(
课件网) 第三单元写作 突 出 中 心 如 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壹 借助课文,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贰 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 叁 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学习目标 故事导入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制作了一座造型别致的巴尔扎克雕像:他披着睡衣,双手合在胸前,昂着硕大的脑袋,双目注视前方。一个学生看了雕像之后,对罗丹说:“老师,这手像极了。我从未见过雕塑如此完美的手。”听了这话,罗丹皱起了眉头。他沉思了一会儿,突然举起斧头砍去了雕像的双手。” 此举使学生们震惊、伤心和惋惜。罗丹神色严峻地说:“这双手太突出了!既然这双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件真实完美的艺术品,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的。 为了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罗丹砍掉了雕像完美的双手。雕塑如此,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读完这则故事,联系我们的写作生活,你有什么感悟? 感 知 中 心 任务一 例文评析 下面两段文字是学校组织夜行军后,三年级和七年级同学写的感想作文,请你猜一猜,这几段文字分别是哪个年级的同学写的?为什么? 文段一: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一路上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的无精打采,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有的说说笑笑,特别兴奋;还有的却在那里不断地抱怨走得好无聊。我却因为喝多了水想去卫生间而焦急难耐。 文段二:天空中淅淅沥沥地飘着雨,时大时小,仿佛是在给我们鼓劲儿加油,我看见前面的女生居然摘下雨帽,昂着头,大踏步地走,一副雄赳赳的样子。耳边是海浪汹涌的声音,一大一小,一短一长,宛若一首节奏鲜明的进行曲。在模糊夜色里,我依稀看见泛白的浪花兴奋地、一次次地、永不疲惫地冲向沙滩,我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例文评价 文段一 是三年级学生所写,记叙了夜行军的场景和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但文段没有中心; 文段二 是七年级学生所写,文段有中心———夜行军很快乐,而且是通过女生大踏步走的细节、细雨海浪的烘托来表现这一中心的。 感知中心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文章中心呢? 温故知新 《再塑生命的人》 《春》 《秋天的怀念》 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表现了作者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无尽的爱以及对母爱的赞美, 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 以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 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高度赞扬和感激之情。 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心分别是什么?填写在下表中。 文章 中心思想 拨 任务二 技 法 点 技法点拨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 --【清】王夫之 意,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对于整篇文章的材料的取舍、结构层次、语言表达起着统率的作用,被人们看作文章的灵魂。 技法点拨 如《济南的冬天》 围绕着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依次描写济南的山景水色,写到的内容很多,却眉目清晰,中心突出。 线索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散文作者在组织文章结构时,选取一个或多个线索,把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联缀起来,使“形散”的素材成为一个“神聚”的有机整体,这样更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小贴士 方法一 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技法点拨 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