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回忆如璀璨的星辰,闪耀在我们的心头。这些往事,或许是一缕清风,或许是一抹阳光,或许是一首悠扬的乐曲。它们伴随着我们成长,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财富。今天,让我 们一同走进于漪的《往事依依》,感受她笔下那些充满温情与智慧的瞬间,唤起她的金色回忆。 新课导入 版 七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部 编 于漪 往 事 依 依 学习目标 认读生字、词,了解文章内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有感情朗诵文章。 01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文段,掌握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赏析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体会文章情感。 02 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03 于漪 (1929- ),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 她上课注重“教文育人”,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 作者简介 作者应河南《 中学生阅读》 编辑部一再邀请,将此文 刊登在《 中学生阅读》 ( 初中版) 1999年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这部作品通过题目“往事依依”贯穿全文, 开头有感而发, 引出对几件事的回忆, 接着追忆看山 水画、 读《 水浒传》 、 读《 千家诗》 、 听国文课等几件往事, 最后由事入理, 抒发感悟, 并首尾呼应, 收束全文。 写作背景 回忆性散文 特点: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回忆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回忆性散文具有独特的美学规范。 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 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语言运用自如。 散文 特征 文体介绍 预习检测 任务一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涟漪 ( ) 绚丽 ( ) 水浒 ( ) 水泊 ( ) 停泊 ( ) 浩淼 ( ) 雕镂 ( ) 重读 ( ) 镌刻 ( ) 徜徉 ( ) 阴晴雨晦 ( ) 谆谆教导 ( ) 搜索枯肠 ( ) xuàn yī hǔ juān zhūn chánɡ yánɡ pō bó chóng lòu miǎo chánɡ huì 百看不厌 徜徉 雕镂 身历其境 谆谆教导 搜索枯肠 烟波浩渺 事物一看再看,也不觉厌倦。比喻事物的珍贵或吸引力很大。 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雕刻。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深情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耐心地教导。 形容写作或思考问题时极力冥思苦想。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极其辽阔。 2、理解词语意思 3、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部分(1) 简述“我”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3、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二部分(2—5) 深情回忆初中求学生涯中促成“我”心智发展的一些人和事。 回忆小时候“我”观图时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的情景。 第2段 概述读书给“我”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对读《千家诗》的美好回忆。 第3段 详细描绘读《千家诗》给“我”的生活带来浓郁情趣。 第4段 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5段 3、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三部分(6— 7) 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