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33403

19《大雁归来》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45048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雁归来,课件,教案,素材
    7.大雁归来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修辞方法和抒情性语言。 3.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培养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出谜语,学生猜。 栖息沼泽和田头, 随着季节南北走, 队列排成人字形, 纪律自觉能遵守。 (打一动物)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谜底:大雁。 教师由此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师:每当秋风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廊的万里霜天,我们时常可见到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个"一”字 ,双行交叉,形成个“人”字 ,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雁归来》,感受科学家笔下的大雁的奇闻趣事,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有一个人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美国的先知”,“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他就是———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1887年--1948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林业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翼,利奥波德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都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卷网-1997年版),侯文蕙译,有改动。 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为“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和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3、文化链接 (1)国外法规 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经过长期的条件反射,大雁也知道了这个法则,所以它们在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2)中华文化 教师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积累文化常识。 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鸿雁”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鸿雁,信差的美称。 师:为何“鸿雁”是信使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鸿雁”的典故吧。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因此,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4、标识读音 雾霭(ǎi) 缄(jiān)默 迁徙(xǐ) 狩(shòu)猎 频繁(pín) 香蒲(pú) 沼(zhǎo)泽 盘旋(xuán) 喧嚷(xuān rǎnɡ) 凋(diāo)零 咯(ɡē)咯 模糊(mó hu) 稀疏(shū) 弥(mí)漫 顾忌(jì) 窥(kuī)视 环颈雉(jǐng zhì) 半蹼鹬(pǔ yù ) 5、词语释义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迁徙:迁移。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缄默:闭口不说话。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沼泽:水草茂盛的泥泞地带。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指鸟群专注地高高飞翔的姿态。 窥探:暗中察看。 寂寥:寂静;空旷。 滑翔:在空中飘行。 三、整体感知 1、技法点拨 第一步,略读课文,找到问题的段落; 第二步,圈点勾画原文中的语句,归纳概括。 2、自主学习 思考:本文的描写对象是大雁,作者都描写了哪些场景中的大雁? 学生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