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明朝呈现出文官系统、武将系统、宦官系统“三轨”并立的政治格局。中央宦官与正将、文官三种政治势力长期保持斗争与合作的双向关系。地方各级宦官,主要负责监军,承担皇帝耳目的功能,对于地方军政事务虽有干涉,但基本尊重文武官员的军政权力。据此可知明朝宦官系统( ) A.没有掌握国家实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 C.维持明朝政治稳定 D.成为官僚体系核心 2.汉武帝常避开丞相府而直接通过尚书来裁决军政大事;东汉光武帝时“虽置三公,政归台阁”。上述现象说明( ) A.行政效率降低 B.三公九卿制度瓦解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中枢制度演变 3.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保持皇权在中央的专制地位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秦代设置了三公九卿来辅佐皇帝组成中央政府,其中“三公”包括( )。 A.司徒、司马、司空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中书令、尚书令、侍中 D.宰相、枢密使、三司使 4.首次实现对西藏和台湾进行有效管辖的大一统王朝是(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 5.既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又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的制度是( ) A.刺史制度 B.内外朝 C.三省六部制度 D.内阁制 6.“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的“九鼎”象征的是( ) A.九姓诸侯 B.祖先意志 C.九州四方 D.统治权力 7.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8.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以为犬戎进攻,带兵马急来救驾,得知事情原委后愤然而归,史称“烽火戏诸侯”。这反映出当时( ) A.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 B.分封制尚可以维持 C.中央集权制已经形成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9.西周时期,天子每十二年巡狩诸侯国一次,然后与诸侯“盟于方岳之下,同好恶,奖王室”,周王将其统治意志贯彻于诸侯国。诸侯之间不能私自结盟,若要举行会盟,也须由王室批准或主持: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凡宗法血缘关系淡化 B.君主专制逐渐发展 C.家国同构局面强化 D.集权政治意识凸显 10.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其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负责皇城警卫……宗正负责皇室事务、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家财政。秦朝中央官制的突出特征是( ) A.决策严谨,提升效率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11.在唐代,出于三省行政的职能不同,不同部门官员的工作诉求难以统一,经常出现三省官员相互之间“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现象。为此,乃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国其政。据此可知,政事堂宰相集议的设立( ) A.破坏了三省六部制 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12.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正月”,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正月”改为“端月”。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皇位世袭,代代相传 C.与天文历法相联系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3.《唐律》规定:“处理农民逃亡问题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而在武则天末年出现了括逃使。括逃使以中央派员身份,专门处理户口脱籍问题。所谓“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为使则重,为官则轻”。唐代官职体系的调整意在( )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B.处理地方事务 C.完善官僚制度体系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