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37093

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11月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38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浙江省,州市,2025届,高三,11月,第一次
  • cover
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11月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不忌惮暗黑,他在写给自己的散文诗集《野草》里多次提到夜,一半以上篇目是写夜间或是与夜梦相关的景、情和思,在“昏沉的夜”,追逐着“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的“碎影” (《好的故事》) ,在“奇特而高”的“鬼映眼”的秋夜里,目睹各种生命化的场景,感知各种蓬勃的生命现象碰撞和交汇 (《秋夜》) ;怀抱着希望,在夜晚沉浸于已逝的青春的回忆,“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 (《希望》) ;在深秋的夜独自凝视夹在书中的枫叶(《腊叶》) ……鲁迅深潜在夜里,感知不同常人的世界。夜,消停了噪杂,隔绝了纷扰,却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丰富新空间。习惯于为熟睡人们疏忽、或无感的夜的时空中,鲁迅发现了此间有着白昼一般挣扎的生命气息,是另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夜,夜的暗黑,是鲁迅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瘦以英暗里的夜景,是鲁迅构筑的别样的文学景观。 显然,无论借助实景还是虚设幻境,鲁迅手夜的意象,夜间的场景的钟爱,甚至对夜晚的迷恋,不同于优美典雅的古典精神气质,也远离了“仲夏夜之梦”式的诗意浪漫的唯美赞颂。鲁迅的“夜”,鲁迅的暗黑美学,体现了现代启蒙知识分子特有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鲁迅之爱夜,爱夜间的真实和赤诚,“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无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不管是怎样的目的,夜都能给与人们内心真实的需要以庇护。夜,即使暗黑,却呈现了世界和人心的真实样态,这是白天的各种社会面具和角色装扮后所看不到的真实。相对于虚伪矫饰和伪装成光亮、实则为真正大黑暗的白天,鲁迅更喜欢夜,更愿意领受“夜所给与的光明”,也愿意“领受夜所给与的恩惠” (《夜颂》) 。以此曲笔赞颂暗夜而直抒胸臆地祈盼光明,在鲁迅看来,向往光明是人们共有的,而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能够直面黑暗,在暗夜中生存、探索或抗争才更为紧迫。愿意直面真实和直面真实的黑暗的承担和勇气,正是知识分子的现代品格。此番直面真实和危险的勇敢的战士姿态,才能欣赏和认同在暗黑的夜,并在暗夜里进行决绝和不懈地抗争。 与此审美观相对应.鲁迅直面暗黑和无惧暗黑,更深切地理解黑暗以及处于黑暗中的人们的困境———那些被抛入黑暗的,被黑暗吞没后,一种极度无助或者疯狂的人性。由此,他刻画和记录大量被暗夜吞没的生存状态,描摹各种“类暗夜”的社会空间中的民众苦难。鲁迅的作品,尤其是小说,成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的历史教科书。作品中的祥林嫂、陈士成、孔乙己、子君、阿Q、吕纬甫、魏连殳等,都是被暗夜吞没和在暗夜中挣扎摸索的典型人物。另外,他还塑造了一批抗争暗黑直至疯狂甚至不惜毁灭的悲剧形象。无论是《药》中的夏瑜还是《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们都在暗夜中强烈抗争,成为不惜与旧时代一同毁灭的战士。能够刻画如此鲜明又生动又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表明作者鲁迅拥有直面暗黑、深刻理解暗黑(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实在情景)的勇气和表现力。也因为完整系统和理性解读暗黑,鲁迅才会以敏锐的认知和批判的精神确立现代文化立场,洞开传统封闭世界。在为习惯所忽视和漠视的暗黑空间里,也是丰富繁丽的世界,有着别样的独特和奇异的景观。深谙夜的场合,才能理解与白天的深切联系和洞察细微变化,才有了《影的告别》中的甘愿沉没黑暗无地,而不愿彷徨于明暗的决绝心境,情愿孤独而不愿苟且的深刻; 在“全没月光”的夜里,才从历史的字缝里看出字来,发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 (《狂人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