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强基班) 变相怪杰是一种自身形态和表达方式不断变化的图像叙事 2.C“显得更为庄重,讽刺意味强烈”错误。“别了”是口语,显得通俗自然,是在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3.A“运用了借喻手法”错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以其国旗上的“米”字形状作为英国国旗的代称。 4.①真实性:具体时间、地点和人物,还有场景的白描,体现出真实性。“晚6时15分”“7时45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0时40分”“1841年1月26日”“1997年7月1日”“156年5个月零4天”这些具体的表示时间的数字,“添马舰军营东面”“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等表示新闻发生的地点,“查尔斯王子”“爱德华 贝尔彻”“港督彭定康”等具体的人物名字,让读者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真实进行。对查尔斯王子的宣读赠言、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不列颠尼亚”号的远去等场景的描写,使人如见其景,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 ②文学性:对比手法,香港被占领升旗和如今的降旗;约数和确数的使用;恰当的环境描写,如“雨”“紫荆花图案”“广场上灯火渐暗”;象征手法,结尾“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5.此时,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静静地停泊在港湾中,它曾是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的象征,曾经是日不落帝国的象征。不久,在完成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之后,它将离开这片英国统治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地方,也带走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写出“不列颠尼亚”号的象征意义得2分;写出“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的象征意义得3分) 6.C A.“表明卢克丽娅对‘我’没认出她感到失望”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卢克丽娅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卢克丽娅意识到自己与六七年前相比变化太大,彼得·彼得罗维奇老爷根本认不出她。 B.“她一直想弄清楚自己踩空的原因”说法错误。由原文中“可能由于我没完全睡醒”可知,卢克丽娅对自己踩空的原因有自己的理解,她没有进一步弄清楚原因的想法。 D.“流露出‘我’对以卢克丽娅为代表的底层劳动者的敬佩之情”说法错误。‘我’敬佩的是卢克丽娅个人。 7.D“这两篇小说这样安排都有交代人物的悲惨命运,引人深思的作用”说法错误。小说在末尾交代卢克丽娅之死,为卢克丽娅的一生画上了句号,自然收束全文。但卢克丽娅之死不能算“悲惨命运”,小说在末尾交代卢克丽娅之死也没有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 8.①将卢克丽娅的今昔形象进行对比,突出卢克丽娅变化之大。 ②使用排比、设问的修辞手法刻画“我”的心理活动,表明卢克丽娅变化之大。 ③通过描写“我”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表现“我”对卢克丽娅的变化感到惊讶,自然引出后文“我”对卢克丽娅的遭遇的追问。(答对两点得满分) 9.①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她在意外受伤后,调整心态,坚强地面对遭遇,不怨天尤人;在卧床的数年间,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乐观、顽强地生存下来。 ②有知足之心、感恩之心。她不需要太多的照顾和食物,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她从内心感激照顾自己的好心人。 ③心地善良(心系他人)。她同情穷苦的农民,希望“我”母亲能减轻农民的田租。 BCE 通读全句后可发现,前半部分,“不可”与“可”,“始”与“成”两两相对,故第一处断句宜在“民不可与虑始”后,第二处断句宜在“而可与乐成”后;后半部分,“论至德者”与“成大功者”均作分句主语,故第三处断句宜在“论至德者不和于俗”后。 B A 项,“人而不仁”的“而”表假设,译为“如果”,“蟹六跪而二螯”的“而”表并列,译为“和”。B 项,“犹缘木而求鱼也”的“缘”意为攀援。C 项,“寒暑易节”的“易”译为“更替”。D 项,两个句子的“之”都译为“到……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