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44648

6《芣苢》《插秧歌》任务式课件(共4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2381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6 芣苢 插秧歌 学习任务一 单文阅读与鉴赏 学习任务二 群文整合 学习任务三 表达与交流 学习任务一 单文阅读与鉴赏 【任务目标】 1.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构想古人劳动的场面,体会劳动之美。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走近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 芣 苢 周人的正声雅言,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大雅有31篇,小雅有74篇;“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31篇周颂,5篇商颂,4篇鲁颂。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指心无邪意、心归纯正),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学习任务一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人由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芣苢》选自《诗经·国风》中的《周南》。 学习任务一 【追溯背景】   《诗经》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诗歌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 学习任务一 【文学常识】   1.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体裁。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据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少数诗作。 学习任务一   2.重章叠句: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学习任务一 【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芣苢(  )(  ) 薄言(  ) 掇之(  ) 捋之(  ) 袺之(  ) 襭之(  ) jié luō bó duō · · ·· · 学习任务一 · xié · fú yǐ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采采芣苢(      ) (2)薄言采之(    ) (3)薄言有之(     ) (4)薄言掇之(     ) (5)薄言捋之(      ) (6)薄言袺之(      ) (7)薄言襭之(      ) · 茂盛的样子 “薄”“言”均为助词,无实义 取得,获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