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44672

7《风景谈》《秦腔》任务式联读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45948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风景谈》《秦腔》联读 品黄土地风景,感生命之热情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学校将举办以“跟着书本去旅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活动,我们班准备走进文学画廊中的黄土地,以《风景谈》《秦腔》两篇文章为依托,捕捉文学中的有关陕西的独特风景,探寻风景中的文学意蕴,品味作品中的艺术笔法。让我们一起开启文学审美之旅吧! 黄土地印象 学习目标 1.聚焦描写对象,能感受并归纳出两篇文章选材和构思上的特性。 2.能品鉴并比较出两篇文章抒情方法、语言表达上的异同。 3.借助情境任务,体悟并交流两篇文章传达出的崇高精神与生命热情。 《风景谈》《秦腔》两篇文章都以西北黄土高原为写作题材,它们分别描绘了哪些事物?请以短语或短句的形式进行概括。 (1)以批注形式概括 (2)小组交流后择优展示 活动1:初读感知,概括画面 任务一:入文赏景,捕捉文学中的独特风景 《风景谈》六幅画面: 大漠驼铃、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茶社、北国晨号 活动展示 《秦腔》场面: 排秦腔、盼秦腔、演秦腔、观秦腔、评秦腔 活动展示 《风景谈》《秦腔》两篇文章描绘的画面或场景,你觉得美吗?为什么? 活动2:捕捉风景,交流感受 (1)利用平板投票选出两篇文章之“我最喜爱的画面”,并简要概括美在何处。 (2)生成投票结果,呈现出得票前四名的画面。 任务一:入文赏景,捕捉文学中的独特风景 《风景谈》《秦腔》两篇文章描绘对象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优美、唯美的事物,但有其独特美感。 活动点拨: 《风景谈》中的“风景”既指自然风光,也包括人的活动。作者笔下的风景是容纳了自然风景的“社会生活风景”。 《秦腔》不是孤立地写戏曲,而是突出秦腔与秦人的血肉联系。作者笔下的秦腔是饱含了劳作民众喜怒哀乐的家乡交响乐。 《风景谈》 沙漠驼铃———庄严妩媚 月夜归耕———粗朴愉悦 延河夕照———雄壮爽朗 石洞雨景———怡然充实 桃林茶社———温雅可爱 北国晨号———严肃刚性 《秦腔》 排秦———排演艰辛,观众热情 盼秦———场面热闹,秦人豪爽 演秦———技艺绝妙,摄人魂魄 观秦———观众痴迷,悲喜相生 活动点拨: 《风景谈》《秦腔》两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独特的文学风景,我们感知到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的庄严厚重、雄浑阔大,更感受到黄土地人民的崇高精神与生命热情。 活动小结: (1)根据上一环节投票所选,全班自动分成四个小组,挖掘所选画面背后的文学意蕴。 (2)每组选出三人分别负责朗读对应语段、解析个中意蕴、交流小组感悟。 (3)以导游词的形式在全班分享推介。 任务二:入境悟情,探寻风景中的文学意蕴 《风景谈》《秦腔》两篇文章,茅盾称“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贾平凹评“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请同学们结合作家评论,研读文本,探寻风景之中的文学意蕴。 《风景谈》示例 各位游客好!欢迎大家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我们面前的这处桃林就是当年延安青年在工作学习之余,休息、畅谈、读书的地方!一片绿荫,半盘石磨,断碑旧阶,加上荞麦大麻,这些东西随处可遇,也实在算不上什么风景,然而在这里休憩的青年却使这块地方有一种特别的氛围。他们或谈天,或讨论,或学习,或聚会,恬然自话,各得其所。劳动、工作之余的稍事休息,正是为了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新的战斗。 当我们国家正处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背负着民族的苦难和人民的希望,高举着救国图存的火炬,才使我们有了美好的今天及光明的未来。也就是说是这些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使这里原本显得贫乏的大自然也增添了景色,所以茅盾先生说:面对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