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词诵读 静 女 相 关 链 接 【文本简介】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这首诗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品 读 鉴 赏 《静女》一诗充满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具体体现在:①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用轻松优美的语调把民间一对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②以“赋”叙事,巧妙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形象,使恋人间那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跃然纸上,真实感人。③诗歌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归 纳 总 结 【主旨归纳】 《静女》以第一人称“我”写与恋人的一次约会,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草而“静女”,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图解课文】 原 味 翻 译 静女① 其 姝②, 俟③我于城隅④。爱⑤ 而 不 见⑥, 搔 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在城角等待我。你藏在哪里,怎么不出现 急得我用首 踟 蹰⑦。 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①静女:娴静之女。 ②姝(shū):美丽、漂亮。 ③俟(sì):等待。 ④城隅:城角。一说指城上的角楼。 ⑤爱:同“ ”,隐藏。 ⑥见(xiàn):出现。 ⑦踟蹰(chí chú):徘徊不进。 原 味 翻 译 静 女 其 娈⑧, 贻⑨ 我 彤 管。彤 管 有炜⑩, 说 娴静的女子真美好,送我红色的管状物。红色的管状物红润有光泽,喜爱。 怿女美。 你的美丽 ⑧娈(luán):美好。 ⑨贻(yí):赠。 ⑩有炜(wěi):形容色红而光亮。有,形容词词头。 说(yuè):同“悦”。 怿(yì):喜悦。 女(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原 味 翻 译 自 牧归 荑, 洵 美 且 异。匪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并非 女之 为 美, 美人之 贻。 你这荑草美,只因为是美人相赠的。 牧:城邑的远郊。 归(kuì):同“馈”,赠送。 洵(xún):诚然、实在。 女(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此处指“荑”。 美人:指静女。 涉江采芙蓉 相 关 链 接 【文本简介】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古诗十九首》,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被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大多出自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 关 链 接 【写作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就诞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诗歌篇幅长短不定,主要抒写士人失意飘零之感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这从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世风没落的时代面貌。 品 读 鉴 赏 1.意境高洁、清幽 “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