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46090

16《阿房宫赋》《六国论》任务式比较阅读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3086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1张,必修,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必修下第八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理性表达论历史兴衰 勇于担当彰家国情怀 ———《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阅读 战国末期,秦国通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与变法改革实现了自身的富强,以不可抵挡之势吞并了其他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 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憧憬着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到二世即走向灭亡,可谓是兴于几代,毁于顷刻。对此,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从未放弃思考,既感叹秦国的强大,也思索六国的失败缘由,更在探究着强秦灭亡之因。 以史为鉴 倾听忧思之怀 杜牧与苏洵正是这些思考者中的杰出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两篇文本,看看两位作者是怎样思考并表述他们的思考结论的。 1.厘清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体认不同文体说理的思路特点。 2.鉴赏课文语言及艺术表达,比较不同文体的艺术特点。 3.理性分析观点,感受文章雄辩力量。 4.结合写作背景明确写作目的,体悟古代士人心怀家国的责任与担当。 学习目标 任务一:厘清观点思路,把握中心论点 《阿房宫赋》与《六国论》两篇课文都是在分析国家灭亡的原因,表达从秦朝灭亡与六国破灭中得到的启发。两篇课文是如何进行议论分析、表达说理的呢?请先理清课文的观点思路,把握课文的中心论点。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活动:梳理文章观点,明确行文思路 问题引导: 同是议论类文章,《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均是在剖析历史,分别揭示强秦灭亡与六国破灭的历史。请同学们梳理两文内容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篇名 作者 文章内容 行文思路 观点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活动展示 篇名 作者 文章内容 行文思路 观点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杜牧 (唐) 苏洵 (北宋) 第一部分(第1至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第3至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得出结论。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第二部分(第2至3段)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丧”、“不赂者以赂者丧”———分别从正方两方面论证; 第三部分(第4至5两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无使为积威所劫”。 记叙 议论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秦国速亡,在于骄奢。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对比小结 两篇课文同在论述政权覆亡的问题,分析覆亡原因,表达借古鉴今之意。但论述的观点、思路、方式与重点是不同的。 《阿房宫赋》先铺叙阿房宫的奢华及毁灭,后得出观点“秦国灭亡,在于骄奢”,以描述为主,表现出“赋”以“体物”为主的内容特点。 《六国论》开头直接提出观点“六国破灭”,而后分析论证,最后总结观点,表现出“论”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 任务二:探究比较赋与论的文体特点 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对“赋”这种文学体裁的审美特征进行界定。“体物”指铺陈事物,抒写情志;“浏亮”则指行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爽利。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对“论”和“赋”的文体特征也进行了描述。请你结合这两篇课文在阐述道理时手法和语言方面的具体特征,来体会这两种文体的差别。 活动1:表现手法比较 思考提示 (1)《阿房宫赋》中,作者为了凸显秦人的骄奢,重点描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2)《六国论》中,作者为表现论证的严密,采用了哪些论证方式进行论证? 活动展示:(1)《阿房宫赋》中表现秦人奢靡的描写内容与手法。 奢靡情况 描写内容 描写手法 阿房宫 建筑奢靡 耗资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