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50031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3.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502592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题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整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借助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 教学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明确读音与释义,把握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的豪放风格,感受怀古诗歌的特点。 审美发现与鉴赏:鉴赏“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与衬托的艺术特点。 文化传承与参与:结合词人经历,理解苏轼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把握豪放风格与怀古诗歌特点。 教学难点 鉴赏“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艺术特点,理解词人的旷达胸襟。 魂游三国的人生慨叹 情境导入: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怎样的苏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州”时期的苏轼。 任务一:初读诗歌,感豪放气概 1.明确字音。 初嫁了(liǎo) 羽扇纶巾(guān) 樯橹(qiáng lǔ) 华发(huā) 一尊还酹(huán lèi) 2.把握内容。 第一步: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标题。 “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第二步:解释词语 ①大江:长江。 ②故垒: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③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④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 ⑤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⑥故国:指赤壁古战场。 ⑦华发:花白的头发。 ⑧尊:同“樽”,酒杯。 ⑨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资料卡:文学知识 怀古诗 标志 标题中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其后加“怀古”“咏———。 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手法 用典、双关、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内容 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3.聆听范读,把握节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概括整首词的风格特点和主要内容。 雄浑苍凉、豪放宏阔 上片,写赤壁壮丽景象;下片,写赤壁所想,吊古伤今,自抒怀抱。 资料卡 开创性贡献———豪放派 在苏轼之前,“诗庄词媚曲谐”,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使词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丰富了词的意境。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