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51596

【新课标】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5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708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新课标,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 cover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教材解析 本框为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文明的共识与行为追求的体现。本框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目内容,主要讲述“怎么办”的问题,回应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挑战。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通过课内外多种形式或多或少对生态文明建设都有所理解,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这就为学习“共筑生命家园”做好了铺垫,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提供了知识的准备。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缺乏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格局和高度。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2.道德修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转折点》 提问:结合视频以及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生态问题 提问:谁是生态问题的“幕后黑手”?谁该为其买单?自然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如果人类拒绝改变,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简单介绍塞罕坝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播放关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付出的视频 提问: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介绍“塞罕坝”精神,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分析塞罕坝变化原因。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知识拓展:介绍五大新发展理念。 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下,了解“塞罕坝”精神以及塞罕坝变化原因。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