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53300

第17课《猫》知识点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8次 大小:52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7课,知识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猫》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猫》创作于1925年,是作者早期的文学作品。受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作者已经建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即使是对待不会说话的猫也应该如此。本文正是作者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 - 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倡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我们是少年》《山中杂记》《中国俗文学史》等。 三、字音词义 消耗hào:(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忧郁yù:忧伤,愁闷。 懒惰duò: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安详xiáng:从容不迫,稳重。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chàng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quán伏:弯着身体卧着。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惩戒chéng jiè:通过惩罚使人警戒。 悲楚chǔ:悲伤凄楚,悲苦。 断语:表示断定的话。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畏罪潜qián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四、主题概述 本文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同情、怜爱弱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难免犯错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写“我”家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3):写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经过。 第三部分(14-34):写“我”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以及“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悔恨、自责。 六、鉴赏品读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7.“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两次提到“凝望”,写出了猫对两只鸟的关注,为下文“我们”冤枉小猫埋下伏笔。 8.“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