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54502

第四单元 课外类文迁移阅读专项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24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上册,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第四单元 课外类文迁移阅读专项练 梅岭之恋 肖复兴 ①想念梅岭已久。 ②最早的想念,起于5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过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后,梅岭便幻化成我青春期的一种向往的意象。梅岭古道,特别是梅岭关楼上那面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如一面旌旗,常会浮现在眼前,随风猎猎飘动。 ③美好而壮丽的风景,总是在远方:没有见过的远方风景,更是会让青春的心鼓胀如同一面风帆而充满无限的想象。更何况,还有《梅岭三章》这样的诗,还有陈毅这样的英雄。那时候的我,对梅岭充满向往。 ④5年前的秋天,和梅岭擦肩而过。那天黄昏,从它的山脚下穿隧道到江西。过隧道前,趴在车窗前眺望梅岭,苍绿的山峰突然阴云密布,瞬间狂风袭来,雷雨大作,斜飞的雨点扑打在车窗上,仿佛是梅岭特意派来的使者,凛冽而苍茫,怪罪我路过它而没有拜访。奇怪的是,车子穿过隧道,那一边阳光灿烂,回望梅岭,仿佛一切并没有发生,恍然如梦,而梅岭阅尽春秋,淡然自若,依旧山色苍苍。不禁想起一句清诗:八面风来山镇定。 ⑤这是梅岭留给我最初的印象。这是一部大书,不是一首小诗。 ⑥去年年底,在广州几位朋友的陪伴下,从广州出发,一路北行,过南雄,终于登上梅岭,心里竟隐隐有些激动。想起5年前在山脚下和它擦肩而过的情景,不禁觉得有些神示般的感应,虽没有那般的雷雨,却依旧阴云四合,岭南漫山草木的绿色,显得格外浓郁深沉,不似江南烟雨中的草木那样水嫩轻浮。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登梅岭,不像登别处的山,即使是有名的黄山和庐山,也不尽相同。你不是来游玩观赏风景的,而是参拜历史和英雄的。到此一游拍照之后刷朋友圈的轻浮,首先要摒弃。 ⑦首先出现在眼前的古道,先让我一步跌入前朝。位于大庾岭的梅岭海拔不高,却地势险峻,古道建得便格外不容易。那种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了整修,却依然存有古迹古风。千年风雨的侵袭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和如今很多经过翻修一新整容过的景点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是历史这部大书镌刻下的印迹。就是梅岭上什么都没有,只有这样一条古道,也是值得来的。 ⑧在古道上,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妻子的腿有些残疾,丈夫搀扶着她,踩着有些湿滑的鹅卵石艰难地攀登,让我心生敬意。望着他们和他们面前这条逶迤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历史的深处。这条古道,如一条巨蟒蜿蜒,千年不老,它头吐出的火焰般的芯子,应该就是梅岭的关楼。那是梅岭的华彩乐章。 ⑨我坐在古道旁湿滑的山石上画梅岭的速写。山道两旁遍植各种梅树,只是季节未到,除了很少急性子的梅花绽开稀疏的花苞之外,没有梅花如海的盛景。一边画,一边忍不住想,梅岭成名,对于一般人而言,就在于自古以来满山的梅花开放。历史中所说的梅岭起名,源于战国时期南迁的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人们是不会在意的。或许,这里有中原文化和南粤文化的融合之要义,但人们更在乎梅花盛开之美意。或者说,一含有历史,一含有美学,两种合一,才是梅岭文化之含义吧。 ⑩一路向上攀登,一路想,一路画,画画比拍照更让梅岭入味入心。忽然觉得,仿佛恋爱,画梅岭,才像是和它有不断的交流。这真的是一种奇怪的心理体验,是在登别处名山未曾有过的。 一直觉得梅岭对于我,不在于风光和风情,而在于梅岭的英雄。梅岭的英雄,最早要数唐代的张九龄。如果不是他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古道,如今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和历史邂逅。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距今已经1300多年,那时的条件,开凿这样一条险峻的山道,可以想象是多么艰难。 苏东坡也应该算作梅岭的一位英雄。当年一路被贬,就是过梅岭到惠州的。再贬至海南,十几年后,好不容易逢大赦,又是要过梅岭回到中原的。尽管来时明明知道“问翁大庾岭头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