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4.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重点) 5.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难点)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知道三首古诗描写的季节。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够背诵并默写《山行》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解读,发布任务 1.单元整体解读 教师带着学生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内容,并解读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带学生走进“缤纷秋韵:绘制我的金秋纪念册”的单元情境,并解读单元活动任务和单元核心任务。 教师导入本课的主题情境,解读本课的活动任务。教师板书本课课题“古诗三首”。 识记生字,整体感知古诗 诗韵秋声·字林寻迹 1.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三首古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识字,重点识记多音字“挑”。 3.诗韵秋声·题中寻意: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借助题目,说一说三首古诗分别是讲什么内容,并能借助诗中的关键字词说出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活动一:诗韵秋声·赏枫林晚景 一、诗韵秋声·解诗意 1.了解诗人杜牧。 2.读好古诗,读出节奏。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解诗题。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中行走”。 (2)交流“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寒山”的意思是深秋时节的山。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斜”的意思是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③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解诗意) (3)交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坐”的意思是因为。 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了解“于”的意思是比。 ③课件展示霜叶与二月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霜叶比二月花还要红的景色。 ④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指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小组内讨论。 学生圈画古诗中的关键词,交流发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3.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活动二:诗韵秋声·惜橙黄橘绿 一、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板书诗题。 2.了解诗人苏轼。 3.读好古诗,读出停顿,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 (1)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学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圈画的描写秋天的景物。 预设: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时 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再次朗读古诗,迁移运用《山行》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1)解诗题。 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或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注释了解诗题中的“刘景文”是诗人的好朋友,明确“赠刘景文”就是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2)交流“荷尽已无擎雨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