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63218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51463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 cover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读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全部集中在北半球 B.南极地区是海洋,北极地区是陆地 C.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南美大陆、非洲大陆、亚欧大陆 D.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2.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 A.北冰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大西洋 C.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 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大洲全部在北半球,④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海洋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C.①大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D.②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4.③与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 5.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 A.由赤道向两极陆地面积逐渐增大 B.由赤道向两极海洋面积逐渐增大 C.全球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D.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6.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比较a、b两地的海拔(  )。 A.a地较b地高大约100米 B.a地较b地高大约50米 C. a地较b地低大约100米 D.a地较b地低大约50米 7.下图为“某旅游景区的局部等高线(米)图”,图中有两处瀑布(一般发育在陡崖处),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应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正确的是(  )。 A.①———陡崖 B.②———鞍部 C.③———山顶 D.④———山谷 10.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旱涝保收,村民拟在图示地区建一蓄水量最大的水库,合适的坝址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生物化石,这说明(  ) ①青藏高原总是处于陆地环境 ②青藏高原曾经处于海洋环境 ③地壳发生了变动 ④人为遗弃海洋生物于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13.煤是由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转化而来的,科学家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南极大陆很久以前气候非常温暖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地带,森林茂密,后来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 C.南极大陆的煤不是由植物转化而来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地带漂移了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张裂 B.碰撞 C.挤压 D.消亡 15.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太平洋不断缩小 生物学家密卡尔逊在19世纪末调查地球陆地上蚯蚓的分布情况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一种正蚯蚓(一种蚯蚓的名称)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甲乙两地之间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7.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B.位于板块俯冲碰撞地带 C.位于板块断裂错动地带 D.大型工程建设 18.题中正蚯蚓的分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