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测量气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 《测量气温》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两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同的天气现象,了解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聚焦问题:提出如何测量气温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气温的方法和工具。 2.探索部分:介绍了气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气温,了解气温的变化。 3.研讨部分:引导学生分析测量气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4.拓展部分:鼓励学生制作简易气温计,进一步加深对气温测量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 2.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3.一天中,清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中午的气温较高。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记录测量结果。 2.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3.能够制作简易气温计,并使用它测量气温。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对气温测量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能够认真、准确地测量气温,并如实记录测量结果。 3.愿意与同学合作,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发现。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如何根据气温变化合理安排生活。 2.认识到气温计是一种科学工具,它的发明和使用为人们认识天气提供了便利。 三、教学重点 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2.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气温的概念。 2.制作简易气温计并使用它测量气温。 五、教学策略 1.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气温、制作简易气温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气温计、记录表、制作简易气温计的材料(如玻璃瓶、吸管、红墨水等)。 2.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铅笔。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同的天气现象,了解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那么,你们知道天气的哪些要素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呢?(学生回答: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气温。(板书课题:测量气温)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聚焦问题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气温吗?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学生回答: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2.引导思考: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气温呢?测量气温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探索部分 1.认识气温计 (1)出示气温计,让学生观察气温计的结构。(学生回答:气温计由液泡、刻度、玻璃管等部分组成) (2)介绍气温计的刻度和单位。(气温计的刻度是从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上50摄氏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3)讲解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时,要把气温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离地面约1.5米高,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