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答题技巧与题型归纳 三、比较类 (一)题型解析:比较类。比较类问题是通过类比或对比,归纳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点及其本质特征的题目。 解题指导 比较型的问答题最明显的特点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以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或区别出它们的本质特征。 比较题的提示语有“异同”、“共同之处”、“比较”、“差异”、“对比”、“与……相比”等之类的词语。 比较题三种情况:两个概念的比较、一段材料和所学的比较、两段材料的比较 解答比较题的基本过程与要求如下: 第一,明确比较对象 ———必须弄清楚题目中所要比较的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或历史材料或历史人物)的基本内容。 第二,要确定好比较角度(关键) 第三,组织答案注重格式 (二)针对训练: 两个概念的比较: 两段材料的比较: 9.(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0分) 10.(2010年高考湖南卷文综)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 ,“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注:榷:[què]专卖:~货。~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税(专卖业的税)。 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11.(2009全国)(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家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波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