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777896
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比较阅读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584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
,
比较
,
阅读
,
任务
,
教案
倾听理性声音,品鉴说理艺术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把握两篇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2.通过比较,分析两篇文章论述思路、说理技巧的异同,品味说理艺术。 3.读文识人,理解并传承胸怀家国天下、勇于担当责任的文化精神与优良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分析两篇文章论述思路、说理技巧的异同,品味说理艺术。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读文识人,体悟古代士人的担当精神,理解并传承文化精神与优良品格。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思考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哪一篇更能说服你? 2.查阅资料,了解魏征和王安石写作该文时的时代背景。 一、课堂导入 1.出示图片材料: “一言以兴邦”,在中国古代不乏仁人志士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积极思考而发出理性的声音。你知道哪些具体的事例? 在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君臣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因而在古代的政治理念中,最注重君道和臣道。《谏太宗十思疏》讲的是君道,《答司马谏议书》论的是臣道,前者是诤臣对贤君的劝谏,后者是名臣之间的交锋。两篇文章在说理论证方面有何异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理性的声音,品鉴说理的艺术。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课堂活动 《谏太宗十思疏》是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答司马谏议书》是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书信。魏征及王安石此番发声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1)唐太宗收到此疏后,亲写诏书答复魏征,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称“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2)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呜呼!二公之贤多同,至议新法不合绝交,惜哉!”“荆公、温公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皆同。……故二公平生相善,至议新法不合,始著书绝交矣。” 王安石去世时,司马光拜相。邓广铭《王安石传》中记载,司马光对这位曾经的老友,全然否定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业绩,但仍然认为“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朝廷宜优加厚礼”,北宋朝廷根据这一提议追赠王安石为太傅,并由苏轼替年幼的宋哲宗撰写《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这两篇文章究竟是如何让收信人折服的呢? 任务一:了解说理情境,理解文章现实针对性 活动1: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观点 两篇文章的观点句和写作目的句分别是什么? 【明确】 《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答司马谏议书》:“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活动2:梳理两篇文章的内容,推测写作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文章体式 文章观点 针对问题 作者身份 写作对象 推测背景 学生接龙填写、展示总结: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文章体式 奏章 书信 文章观点 居安思危,积其德义 驳斥责难,坚持变法 针对问题 君主骄奢淫逸 新法推行受阻 作者身份 臣子 同僚 写作对象 君王唐太宗 重臣司马光 推测背景 唐太宗生活奢侈 司马光反对新法 活动3:知人论世,明确写作背景 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分享交流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1.小组交流资料 2.展示补充明确 《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节选)》课件(共51张PPT)(2025-01-07)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共51张PPT)(2025-01-07)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共33张PPT)(2025-01-07)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课件(共88张PPT)(2025-01-07)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共39张PPT)(2025-01-0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