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名异质写抱负 ———《谏逐客书》《与妻书》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在疏通两篇课文文意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内容,比较两封书信的主旨。 2.分析两篇文章的思路,比较表达方式的区别。 3.欣赏两篇书信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4.理解作者在信中表现出来的时代使命和个人抱负。 教学重点 分析两篇文章的思路,比较表达方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习先辈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你读过哪些著名的书信?跟同学分享,说说这些信的特别之处。 二、课堂活动 任务一:梳理书信内容,比较书信主旨 1.小组展示课前完成的“文章疏通表” 《谏逐客书》 《与妻书》 内容概括一 内容概括二 内容概括三 内容概括四 …… 2.根据文本内容,画出《谏逐客书》的思路导图 提示: (1)引论:提出观点———逐客为过 (立足历史) (2)本论 (立足现在) ①举先君之史实,阐述纳客之利 ②列生活爱好,阐述重物轻人 ③着眼未来,对比分析,阐明用客治国,逐客资敌 结论:逐客关系秦之兴亡 (立足未来) 3.《与妻书》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课文内容,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 答:① ② 答案:①献身救国 ②爱妻之情 4.比较两篇书信的写作主旨。 明确:《谏逐客书》是臣子写给君王的,表达“用客治国,逐客资敌”的政见,说服秦始皇撤销逐客令。表现了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与妻书》是在革命前夕写给妻子的诀别信。表达家国情怀和夫妻之爱。 任务二:比较情理表达 《谏逐客书》是写给皇帝的进谏书,所以文章严谨有序,侧重以理服人;但作为家信和遗书,《与妻书》将情、事、理融为一体,情思曲折,偏向以情动人。 分小组从从表达方式、语体特点、句式等角度自选一个点,比较二者的异同。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语体、修辞、句式) 《谏逐客书》 《与妻书》 【讨论明确】: 1.表达方式 (1)《与妻书》表达方式自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以抒情为主,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向自己的妻子阐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感彩。 讨论:在《与妻书》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本文又是如何做到感人至深的? 【明确】一忆生死之争论;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未告及十余日前欲告又止的情景。 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挚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深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微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舍不得离开妻子时的悲痛心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仍然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战斗,可见其爱国情感之深。 (2)《谏逐客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请结合文本分析。 【明确】作者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服太阿之剑,所乘纤离之马等,都来自诸侯各国。作者一方面列举客卿对于秦国的历史功绩,得出“使秦成帝业……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打动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然后反复推论,归结到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就是“动言中务”,从利害关系上立论,正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