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第8课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课程标准 三国至隋唐的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第二篇 盛世灿烂 文化繁荣 第三篇 万国来朝 中外交融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自主学习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魏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兴起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吸收佛、道精神, 有新发展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 阅读教材P42,订正学案 “三教并行”,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三国至隋唐 思想特点?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思想活跃 多元共生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材料1 因长期战争的结果,民不聊生。……人人信仰它可得身心的慰藉。 ———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材料2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 ……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 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战争、身心慰藉 问题探究1:依据材料,说明三国至隋唐佛教、道教因何盛行?儒学因何受到挑战? 精神超越 稀释恐惧 问题探究1:依据材料,说明三国至隋唐佛教、道教因何盛行?儒学因何受到挑战?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材料3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儒学自身的缺陷 问题探究1:依据材料,说明三国至隋唐佛教、道教因何盛行?儒学因何受到挑战?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武则天曾捐助两万贯 “东方蒙娜丽莎”、 “世界最美雕像” 统治者支持 南京鸡鸣寺 (南朝梁武帝4次出家于此) 材料4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问题探究2: 阅读教材p42最后两段,思考佛教、道教盛行带来怎样的社会问题? 佛教盛行 广修寺庙 耗费钱财; 劳动力不事生产 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问题探究3:根据材料,思考儒释道的发展趋势? 佛教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材料1 贱民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就是贱民,而且永远都是低贱的 “不可接触者”。在印度佛学的理论中达利特(贱民)没有佛性,不可能成佛。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中国的僧人在传授佛法时强调人人都具有潜在的佛性,这里面自然也包括贫贱阶层。诸如此类的义理转变只是为了适应中国社会而做出的局部调整,从实际效果来看则使印度原初佛教转化为带有中国味道的佛学。 —张昊雷《佛教在中国的变革》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材料2 退之道统之说表面上虽由孟子卒章之言所启发, 实际上乃因禅宗教外别传之说所造成, 禅学于退之之影响亦大矣哉!———陈寅恪《论韩愈》 问题探究3:根据材料,思考儒释道的发展趋势? 材料3 除韩愈以外,李翱、柳宗元等人也在致力寻求调和儒、释二家的途径,逐一汲取佛教哲学的思辨成果来改造儒家学说。———ト宪群《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儒学吸收佛教 《虎溪三笑图》 第一篇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问题探究3:根据材料,思考儒释道的发展趋势?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求同存异 三教合流 材料4 第二篇 盛世灿烂 文化繁荣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3,订正学案(文学) 朝代 代表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陶渊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