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理念 指导思想:2017版(2020年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作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学理念:高中课堂要体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在课堂设计上材料要多元化,有图片、文字甚至视频等多种形式,以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学生不断去探究。另外,家国情怀应该是每节课都要渗透的核心素养,本节课涉及文化的融合、繁荣与交流,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水到渠成的。 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已经学过《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七年级下已经学过《盛唐气象》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于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已经有了了解。因此,本课教学侧重之前学生未曾接触过的“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问题探究也主要设计在这一框题。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主题是多元并存 融会贯通。为此,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多元并存,思想包容;第二篇章:盛世灿烂 文化繁荣;第三篇章:万国来朝 中外交融。第一篇章,主要以问题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第二篇章,主要以分组展示和视频欣赏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鉴赏的能力以及利用唯物史观探究问题的能力;第三篇章,主要以史料呈现、小论文形式,培养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确定论题并加以论证的能力。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理解政治环境、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唯物史观。2、时空观念: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唐朝对外交往路线图3、史料实证: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书法、绘画等图片,感受其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三国至隋唐思想演变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5、家国情怀:通过对这一时期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学习以及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国至隋唐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学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下面,通过《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来自飞天的故事。观看微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飞天》。通过刚才的微视频,我们知道,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飞天,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并存与融会贯通。这便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三国至隋唐文化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 多元并存 思想包容 第二篇章 盛世灿烂 文化繁荣 第三篇章 万国来朝 对外交融。 观看微视频,了解敦煌飞天的缘起与发展融合 以“如果国宝会说话———飞天”作为课前导入,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元并存、融会贯通 环节一多元并存思想包容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二、在探究中体会“多元并存、思想包容”问题探究1:依据材料,说明佛教、道教因何盛行?儒学因何受到挑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材料1因长期战争的结果,民不聊生。……人人信仰它可得身心的慰藉。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