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85654

1.1《氓》教学设计+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7939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氓》中诗意之寻———不问何以 只问为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淀。通过对比学习,尝试去探讨爱情背后悲剧的原因。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抓住文本细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思考悲剧成因。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意象,分析比兴手法,理解称呼变化,品味其艺术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怨而不怒”文化内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赏析诗句的细微之处,分析形象,鉴赏意象,品味不同称呼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思考悲剧成因,理解“怨而不怒”文化内蕴。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是《诗经》中叙事性较强的一篇作品,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语言准确生动,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诗中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从诗句中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学情分析 高一高二已有相关的诗歌学习经验,故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前置作业的形式落实梳理文言词语,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等知识点。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和回归教材的新课标要求,为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应多采用拓展阅读,比较阅读的形式等来拓展学生思维视野。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展示课前作业,运用教学通的小工具的拍照讲解和互动中的随机点名,展示学生的作业,并简要点评。 设计意图:回归文本,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分为6小组,以填补适当词语的形式,并分享展示,回顾整首诗歌内容分组谈论 学生六人为一组讨论、分析所给出的问题,得出问题结论并在课堂共享交流,师生点评,教师补充并板书归纳。 设计意图:利用相关软件,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引导学生聚焦主要情节,并通过教师提供的示例,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课中 任务一:赏细微处 寻觅心迹 聚焦称呼 明确:从《氓》这个诗题出发,找寻女子对男子的称谓变化来分析女子的心路历程,明确女子情感中从冷静、欢喜、亲密、疏离到决绝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细微处,理解诗中人称指示语的丰富性和交际语境的复杂性,结合语境去理解人称指示语的变化,明白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这种隐藏在言语之中的表达效果。 聚焦语气词 明确:分析《氓)中运用“之”“也”“来”“焉”“哉”“思”等语气词,加强了抒情和议论,理解女子婚前婚后处境对比之中心迹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语气词的变化中深化对女子情感变化的理解 2.任务二:赏析意象 品味诗意 A 朗读出现“淇水”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淇水出现时,女子心境的不同,从而丰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明确:由心动之初的爱,心痛之中的苦到心绝之后的怨,淇水见证着女子的欢喜、怨苦和决绝。淇水的这一边,是女子的年轻可爱,是女子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和期待。淇水的另一边,是生活的贫苦,婚姻的不幸。 B分析桑叶的意象 明确:桑叶之兴衰是女主人公情感的外化载体, 设计意图:回顾进一步掌握比兴手法这一知识点,理解诗中理比兴手法的作用。 任务三:赏析形象 感受品性 1.引用鲍鹏山在《第三只眼看<诗经>》中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引导学生探究卫女形象。 明确女子形象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完美”这一词语的思考,和本节课对女子情感的理解分析,思维碰撞,回顾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感受人物品格。 2.利用讯飞星火,补充周朝时代背景。 明确:周朝存在着古风犹存的恋爱方式。原始社会的一些习惯风俗在周朝尚有遗存,自由婚恋在当时还较为普遍,这一点从氓大胆地向女子示爱,女子敢于突破社会规约(不用媒人)私自约定婚姻看出。其次,媒约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