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1.1情感表达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作品展现的历史背景和表达的情感,学习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 2.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探究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3.感受美术作品表达的革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革命情感,掌握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 2.难点:能够从多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领悟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提问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知导入 播放《革命精神》相关视频,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视频中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畏牺牲、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新知讲解 欣赏美术作品,感受革命情感 (1)《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雕塑)吴为山 ①中国的革命和马克思、恩格斯有什么关系?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支持,并与马克思一起合作拟定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②艺术家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雕塑家吴为山的这件作品以概括凝练的雕塑语言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马克思眼神深邃,显示出穿越历史的睿智;恩格斯神情刚毅巍然伫立在马克思身旁。 ③作品采用的是什么构图形式? 马克思的坐姿和恩格斯的站姿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④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两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友谊。 (2)《送别》(油画)靳尚谊 观看视频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 ②作品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都出现了哪些人物? 红军长征出发前和于都百姓依依惜别的场景。 “母送子”“妻送夫”“儿送父”三组人物。 ③作品采用的是什么构图形式? 采用高视点、多人物的构图形式。 ④作品的色调是怎样的? 作品描绘的场景为雨后黎明,画面整体以冷色调为主,植物、泥土和人物服装色彩的统一,奠定了画面低沉复杂的情感基调。 ⑤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品表现出浓浓的离别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离别的真实情感,凸显了浓厚的军民鱼水情。 “红军长征”是一种精神,每一代人都应该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3)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 ①描述②分析③解释④评价 (4)运用所学赏析方法,赏析《在战斗中成长》《人桥》作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深刻感受了美术作品表达的革命情感,还学习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美术作品中的革命精神,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用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二)新知讲解 1.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转战陕北》(中国画)石鲁 观看视频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然向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挑起全面内战。 1947年春,不惜一切代价要占领延安。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是十比一,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战略转移。 《转战陕北》创作于1959年,是石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 ②画面描绘了哪些内容? 该画是一幅以大景山水为主的革命历史画。它以气势磅礴、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为背景,初升的太阳染红了整个群山,领袖毛主席置身于雄浑壮观的高山之巅,一个简略的侧影,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眺望凝思。 巍峨的山体仿佛集聚着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