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诱惑成为“网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认识网络在生活、学习中的利弊,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含义。 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包括控制上网时间、保持正确上网姿势、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等。 提升学生分析案例、小组讨论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面对网络相关情境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意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从而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培养自律精神。 通过亲子分享环节,促进学生与家长在网络话题上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家庭对网络使用的共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对青少年的多方面影响,尤其是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具体方法,如控制上网时间、辨别信息真假等。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将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内化为自觉行为,提高自律能力,抵制网络诱惑。 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网络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应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包含教学内容、案例、问题的PPT,PPT中展示曾超的故事图片、网络在生活中应用的正面场景图片(如远程视频通话、在线学习等)、网络带来危害的案例图片(如沉迷游戏导致身体变差、做出不良行为等)、正确上网姿势示范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内容。 2. 提前安排学生分组,每组6-8人,为小组讨论活动做好准备,并为每个小组准备用于记录讨论结果的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的场景图片,如在电脑前办公、用手机上网购物、在线学习等,并用亲切的语气说:“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啦,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就像人们常说的,现在不一定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而只要‘一网在手’,就可以天下‘任我行’。那大家觉得自己能正确使用网络吗?”引导学生思考并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当“网事”成为诱惑》。 2. 讲述曾超的故事 教师稍微调整语气,变得严肃而又关切,开始讲述曾超的故事:“老师接下来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哦。曾超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曾经,他助人为乐、品学兼优,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然而,自从他迷恋上网络游戏之后,一切都变了。他上课不再认真听讲,满脑子想的是下次上网时玩什么游戏;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匆匆忙忙写完了就去上网;以前喜欢的爬山、打球等运动再也吸引不了他了……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之后,爸爸妈妈开始担忧起来,他们控制他的上网时间,也减少了他的零花钱,以免他去给游戏充值。但是这并不能减轻他对网络游戏的渴望,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竟然开始偷拿父母的钱。有一次,他拿了爸爸的货款———一万多块钱,足足有半个月没有回家。爸爸严厉的责打,妈妈苦口婆心的劝告,都无法唤回以前的曾超,小小年纪他就辍学在家,不愿上学。”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沉迷网络的危害。 (二)主题探讨 1. 网络的利弊 教师在讲述完曾超的故事后,用忧虑的眼神看着学生,提问:“同学们,从曾超的例子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对他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那你们觉得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到底有哪些利弊呢?”引导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拓展:“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哦。确实,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