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委屈的事》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学科:心理健康 年级: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主题:《说说委屈的事》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心理健康教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曾经遇到的委屈事情,包括事情的经过、当时的感受以及自己采取的行动。 学会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理解不同角色在委屈事件中的感受和想法。 掌握在被他人误解或不公平对待时,几种较为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享、表演、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释放情绪,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在分析不同同学应对误解做法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辨别不同应对方式的优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到委屈是生活中常见的情绪体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合理表达自己的委屈。 培养学生在面对误解和委屈时的同理心,理解他人在类似情境下可能的感受和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详细讲述自己感到委屈的事情,以及在事件中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反应。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角色在委屈事件中的立场和想法,增强同理心。 帮助学生掌握几种在被误解时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以便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恰当运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分享委屈事时,不仅停留在表面叙述,而是深入挖掘自己当时的情绪根源和内心挣扎。 引导学生在分析不同应对误解做法时,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客观、全面地评价每种做法的优缺点,进而形成自己正确应对委屈的观念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空白纸条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自己委屈的事情或想法。 2. 划分好教室的表演区域,以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自己小时候被误解而感到委屈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 “老师小时候,有一次家里的花瓶碎了。我当时在房间里看书,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是爸爸妈妈回来后,看到花瓶碎了,就以为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特别委屈,明明不是我做的呀,可当时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好。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被人误解,心里觉得特别委屈的经历呢?”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当你被人误解或者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学生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初步想法,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说说委屈的事。 (二)委屈事分享 1. 教师明确要求:“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觉得委屈的事情呢?可以是被老师、家长误解,也可以是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不愉快。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还有你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都在心里梳理一下。然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委屈事。” 2. 邀请几位学生自愿上台分享他们的委屈事,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给予关注的眼神和适时的点头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分享结束后,教师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学生分享的要点,并对学生勇敢分享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能把自己心里这么委屈的事情说出来真的很不容易,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当时的难过。” (三)角色扮演 1. 呈现案例:“接下来,我们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深入感受一下委屈事件中不同人的感受和想法。大家看一下大屏幕上呈现的王乐的委屈事。”(展示文中王乐的委屈事内容) 2. 角色分配:请同学们自愿报名扮演王乐、表弟、妈妈这三个角色,其他同学认真观看表演。如果报名人数较多,可以进行分组表演,让更多同学有参与机会。 3. 表演要求:在表演前,教师给扮演的同学几分钟时间熟悉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