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86386

【核心素养】4.2 地球的转动(第5课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12-2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3次 大小:2851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心,素养,地球,转动,5课时,学案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史,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了解现行二十四节气的编制方法和规律;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居民生活生产和观念等的影响。 科学思维:正确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提升观察、分析、描述和表达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小活动、读图等形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了解生活中速度测量的一般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互动、合作等方法,形成关心身边的事物、乐于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1、我国古代,人们利用圭表、日晷实测日影长度,将每年正午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中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在历法中的位置。 2、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地球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直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 3、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任务点一: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1、思考与讨论: 查找当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并记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比较一年中白昼时间的长短变化,看看是否与表所列的数据相符。 1.【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赤道--北回归线--赤道一一南回归线。 故选:A 2.【答案】A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水的漩涡、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等;地球绕日公转引起的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影长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等。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公转的周期相同,故地球上始终只能见到月球的同一面。 【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引起的,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解答】读图可得,甲位置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位于北半球,是冬至日。 故选:A。 4.【答案】B 【解析】【分析】 每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间如下:春分:每年的3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上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是夏至日,时间在6月23日左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B 5.【答案】B 【解析】【分析】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每年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B正确,3月21日前后是春分,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是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晚最长;9月23日前后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