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2024年)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概述: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最终爆发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但东汉王朝也走向衰亡,地方势力崛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二、群雄逐鹿: (一)东汉王朝的衰败: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引发黄巾起义。 (二)黄巾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虽然起义失败,却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也为军阀混战创造了条件。 (三)军阀混战: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重,逐鹿中原,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其中实力最强的包括曹操、袁绍、刘备、孙权等。 三、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控制了朝廷,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以此号召天下,讨伐其他割据势力。 (二)曹操的优势: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实行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也安置了大量流民,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3.军事上:招募人才,整顿军队,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 (三)袁绍的势力:袁绍占据黄河流域北部,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丰富的资源。 (四)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五)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曹操正确的战略战术、杰出的军事才能、优秀的谋士和将领(如许攸、荀攸、郭嘉等)、以及袁绍内部的矛盾和决策失误,共同促成了曹操的胜利。 (六)统一北方: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步削弱袁绍势力,最终统一了北方。 四、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曹操南下: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着手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二)孙刘联合: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刘备和孙权为了自身的生存,联合起来抵抗曹军。 (三)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展开决战。周瑜和诸葛亮利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赤壁之战胜利的原因: 1.孙刘联军的正确战略战术(火攻),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 2.周瑜、诸葛亮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 3.曹军不习水战、不适应南方气候等弱点。 4.以及曹操的骄傲轻敌和指挥失误等。 (五)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无力南下;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建立蜀汉;孙权占据江东,建立吴国。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五、三国的建立和发展: (一)曹魏: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二)蜀汉: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三)吴国: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四)各自发展:三国各自发展经济、军事和文化,形成了鼎足而立的局面。 六、三国鼎立的意义: (一)结束战乱,局部统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期的军阀混战,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二)南北对峙,孕育统一:三国鼎立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七、知识链接: (一)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有曹操、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陆逊、司马懿等。 (二)著名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 (三)重要的历史文献有《三国志》《后汉书》等。 (四)三国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如戏曲、小说等。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一)司马氏专权: 1.曹魏后期,司马懿逐渐掌握曹魏的军政大权,为司马氏代魏奠定了基础。 2.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把持朝政,压制曹魏皇室,逐步削弱曹魏的势力。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西晋的建立:公元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