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学习任务一 单篇阅读与鉴赏 学习任务二 群文整合与探究 学习任务三 感悟与升华 学习任务一 单篇阅读与鉴赏 【任务目标】 1.结合特定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特点,把握诗歌作者的情感与志向。 2.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理解不同意象所承载的不同情感。 3.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综合解读诗歌,提高诗歌鉴赏 能力。 4.熟悉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象征、比喻等手法,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 学习任务一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 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 家、社会活动家。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了南 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1949年 后,历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 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 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学习任务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代表作品:诗集《女神》《瓶》《前茅》《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著有《郭沫若全集》38卷。 学习任务一 【追溯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九、十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毅然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他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序我的诗》)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学习任务一 【文学常识】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把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桎梏的方向冲击。1921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立志于新诗的创造,不再单纯着眼于诗的形式的创新,而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1926年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诗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同时以自己的创作来印证。 20世纪30年代诗歌转向表现现实主义战斗传统,如臧克家的《烙印》《罪恶的黑手》、艾青的《芦笛》《向太阳》、田间的《给战斗者》等。 学习任务一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新诗也迎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诗歌时代。卞之琳不再“站在桥上看风景”,而是到了西北战区,献出了他的《慰劳信集》;戴望舒收起了彷徨于“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 主要诗歌流派有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七月派、九叶派等等。 新诗采用与现代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其特点有:①形式自由,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②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③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④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强烈。 学习任务一 【基础梳理】 1. 认清字形 (1) (2) 幅 涌 拥 学习任务一 副 相同 都有“使……坏”的意思。 不同 “毁坏”着重于“毁”,指较严重的损坏,使失去了效能,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破坏”着重于“破”,指打破了原来的整体、结构、状况,使无法存在,多是有意的。 辨析小练 ①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 了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