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98033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6748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25张
  • cover
(课件网)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壹 贰 叁 肆 吟诵诗韵 解析诗意 品读诗味 体悟诗情 录 目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文体知识 歌行体 “行”指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由汉代乐府诗发展而来,通常用“歌”“行”命名,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可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东汉乐府诗歌中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歌颂洛阳令王涣政绩的诗。雁门,指雁门关,泛指西北边塞地区。诗人李贺直接借用此题写边塞战争,这与唐人好借用旧题写当下题材的创作之风有关。 背景链接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战争连连。据有关材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 第壹章 吟诵诗韵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读顺字音节奏 2.读懂诗词大意 3.读出诗歌情味 诵读 长音、 重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 / / / / / 【诵读指导】本诗朗读节奏除“报君/黄金台上意”一句外,其余均可划分为“四三”式。朗读时语调要高亢,要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读出来。 第贰章 解析诗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一样压向城头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阳光映照在守城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第一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第二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响彻在这萧瑟的秋天里;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结为紫色。 三四句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着红旗的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夜寒霜重,打湿了鼓皮,鼓声低沉。 五六句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招贤纳才的恩情;将士们手持宝剑甘愿为国战死沙场。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第叁章 品读诗味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共写了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 (提示:可以关注场面的时间) 白天:敌军压城,官军严阵以待 黄昏:战后惨烈图 中夜:夜袭易水图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环境描写来渲染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压”,“逼迫”的意思,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一个“开” 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斗的惨烈。 炼字(第三句):“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战争是残酷的,而“秋色”又是美丽的,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