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咸阳城东楼》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晚唐诗人许浑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咸阳城东楼傍晚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首先,诗人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蒹葭杨柳似汀洲”一句,将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故乡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其次,诗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成为了千古名句。最后,整首诗的意境苍凉雄浑,语言凝练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教学中,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晚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诗人许浑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借景抒情等。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咸阳古城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咸阳古城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地位吗?”引导学生思考咸阳古城的历史价值。 引出课题《咸阳城东楼》,介绍诗人许浑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2.初读诗歌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出疑问。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全班交流,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登上咸阳城东楼,远望万里,心中涌起无限愁绪。“蒹葭杨柳似汀洲”一句,通过对眼前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为下文的感慨历史变迁和忧虑国家命运埋下伏笔。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设计意图:这是全诗的名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溪云初起”暗示着局势的不稳定,“日沉阁”则象征着国家的衰落。“山雨欲来风满楼”既写出了自然现象,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设计意图:诗人从自然景象转向对历史的感慨。“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两句,通过对秦苑和汉宫的描写,表现了历史的变迁和沧桑。同时,也暗示了唐朝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