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1.(2024·1月浙江卷)大肠杆菌在含有 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 H-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 DNA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 H-脱氧核苷的 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掺入培养中,大肠杆菌拟核 DNA 第2 次复制时,局部示意图如图。DNA 双链区段①、②、③对应的显色情况可能是 A.深色、浅色、浅色 B.浅色、深色、浅色 C.浅色、浅色、深色 D.深色、浅色、深色 2.(2024·甘肃卷)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关于证明蛋白质和核酸哪一种是遗传物质的系列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致死的S型菌株的DNA分子在小鼠体内可使R型活菌的相对性状从无致病性转化为有致病性 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将“S型菌DNA+DNA酶”加入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结果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发现其DNA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自身原料和酶完成自我复制 D.烟草花叶病毒实验中,以病毒颗粒的RNA和蛋白质互为对照进行侵染,结果发现自变量RNA分子可使烟草出现花叶病斑性状 3.(2022·1月浙江卷)S型肺(2022·1月浙江卷)炎双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 B. 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 步骤④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 D. 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得到实验结果 4.(2022·湖南卷)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 ) A. 新的噬菌体DNA合成 B. 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 C. 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 D. 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 5.(2022·河北卷)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 C.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 D. 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6.(2022·海南卷)某团队从下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 ) 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① 未标记 15N标记 ② 32P标记 35S标记 ③ 3H标记 未标记 ④ 35S标记 未标记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④和③ 7、(2022·6月浙江卷)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 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 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8.(2021·1月浙江卷)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B.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D.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9.(2019·江苏卷)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