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学的第一课《消息二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西路军胜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得人心”。事实上,正义的战争必将得到广泛的支持,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个道理,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过。孟子的许多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三章,了解孟子的主张,学习文章严密的论证方法。 新课导入 23 《孟子》三章 了解孟子及其作品,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难点) 体会“人和”“大丈夫”的内涵,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行仁政、走正道、经磨炼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重点) 学习目标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主张以“仁政”治理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至圣:孔子。 作者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是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其显著特点:①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②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易懂。 “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纵横家 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淮南子·览冥》高诱注)。他们分别代表合纵(六国联合拒秦)、连横(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故有纵横家之称。《战国策》所述皆纵横家的活动和合纵连横之术。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该书内容相似。 知识备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课时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整体感知 fú sù pàn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译 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物质条件的优势。 作战时人心一致、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译 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城墙,与“郭”对举时多指内城。 外城。 围。 连词,表转折。 这。 连词,表顺承。 句首发语词,表示将要发表议论。 ……的原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意思是弃城而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