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806959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0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23课
,
女娲造人
,
教学设计
,
2024-2025
,
学年
,
统编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 “揉、荒凉、寂寞、澄澈、掺和、气概、泥潭、绵延、神通广大、灵机一动” 等词语,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3.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想象手法,体会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故事主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默读、圈点批注、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女娲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改写、续写等创作活动,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神话创作的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女娲造人的伟大功绩,感受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从女娲身上汲取勇敢、智慧、慈爱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女娲造人的具体情节,包括造人的原因、方法和后续的安排,理解女娲在人类诞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从她的行为、心理、情感等方面入手,如女娲的孤独促使她造人,造人过程中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人类的慈爱等,感受女娲作为人类母亲的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神话故事所反映的人类早期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以及神话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对生命起源的敬畏、对母性的尊崇等,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解读神话。 2.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神话创作,在创作中遵循神话的基本特点,如奇幻的情节、超自然的力量等,同时避免创作的随意性和低俗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与女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讲述神话故事的背景传说,营造出神秘的神话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感受神话的魅力。 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 “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女娲造人的方法体现了她怎样的智慧?”“女娲对人类的情感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人类起源的科普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了不同的人类起源学说,如进化论、神创论等,引发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2.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在古代,人们没有科学的解释,于是就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解答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 ———《女娲造人》,看看古人是如何想象人类诞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错误,如 “揉(róu)”“澄澈(chéng chè)”“掺和(chān huo)” 等。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揉(用手来回擦或搓)、荒凉(人烟少;冷清)、寂寞(孤单冷清)、澄澈(清澈透明)、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泥潭(大泥坑;泥塘)、绵延(延续不断)、神通广大(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现比喻办法多,本领高强)、灵机一动(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教师正音并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文章围绕女娲造人写了哪些内容?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概括。(引导学生概括出女娲造人的背景是天地开辟后,世间只有女娲一人,她感到孤独;造人的过程是女娲先是用黄泥捏人,后来觉得速度太慢,就用藤条挥洒泥浆造人;造人之后,女娲还为人类安排了婚姻,使人类能够繁衍后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 文本理解类 课件(共24张PPT)(2024-11-19)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11-19)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2024-11-19)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课件(共19张PPT)(2024-11-19)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2024-11-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