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2284

纲要(上)多元并存 融会贯通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说课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669110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25张,课件,文化,隋唐,三国
  • cover
(课件网) 多元并存 融会贯通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说课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理念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目录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四课,三国至隋唐五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认识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有利于理解中华文化演进的脉络。这一段上承汉代下接宋代,传统主流思想虽经历了一个波折时期,但文化发展多元、多种文化全面繁荣。 文化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三国至隋唐社会有着更深层的理解。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三国至隋唐的历史有所了解,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一些文化现象,但对于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文化发展的规律特点是学生比较模糊的区域。所以在授课中要偏重于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形成正确的认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国至隋唐时期三教的发展和文化的代表成就 2.难点:各阶段文化产生的特点和社会状况以及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应用 讲授法、探究法、史料教学法 本节课文化发展内容较多,时间跨度大,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史料对课堂重难点进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解读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本课学习内容难度适中,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在于转变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二、教学理念 核心目标 分解 必备知识: 对比魏晋和唐朝诗歌、书法、绘画、雕塑、思想发展,认识魏晋至隋唐文化的多元与包容特征,认识魏晋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中外胡汉交融形成的全新唐文化对东亚、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能力:获取历史信息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核心价值: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认识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增强民族认同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文化的交流、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坚持文化的开放和吸收,不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多元并存 融会贯通———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前预习 激趣导入 一、由佛教传入,看思想演变史 二、由思想交融,赏文艺发展史 三、由中外交流,看大国风范史 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导学案 时期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一、阅读教材,归纳三国至魏晋时期,在思想领域、文学艺术领域、科技领域的表现 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朝代 代表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文学 艺术 书法 绘画 雕塑 舞蹈 魏晋南北朝 隋唐 科技成就 时期 领域 人物 主要成就 南朝 数学 祖冲之 北朝 农学 贾思勰 西晋 地理 裴秀 隋朝 建筑 李春 唐朝 印刷术 唐中期 火药 唐末 火药、军事 唐朝 天文学 僧一行 唐朝 医药学 孙思邈 唐高宗 二、阅读教材,简要梳理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 课前预习: 填表归纳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基本史实 设计意图: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梳理线索,把握时空观念。 培养利用历史年表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的能力。 培养学生建立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导入 视频鉴赏: 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