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10分) 不见曦月 沉鳞竞跃 山山唯落晖 谁家新燕啄春泥 芳草萋萋鹦鹉洲 仍怜故乡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6分) (1)瑞金、遵义、泸定桥 (2)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红军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有远见,有智慧。红军领导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领导人、人民群众、红军)(6分) 3.(19分) 消散 /参与(欣赏);奇丽景色/考虑;做(行)/大概是/争/飞奔的马/接近(迫近)/消失(停止) (2)窒/糙/襟/ànɡ/chuò/诘/yǎo/抑/qiáo 4.焕;魅(2分) 5.(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事件;有一定的创新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喜欢第三个“蟳埔:码头尽是簪花人”,不仅概括了主要的新闻背景,交代了地点和人物,而且“尽”字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想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簪花”。(3分) 夹杂/对...感到惊奇/都/戴(4分) B(3分) 在宴会中,韩魏公剪下四朵花,分别戴在四位宾客头上,场面十分盛大隆重。(筵:宴席;簪:戴或插;盛:盛大)(3分) D(3分) 不一样。杜甫在《春望》中写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写了作者年迈时因忧国伤时而头发稀疏,难以簪花的画面,表达了内心的愁苦和悲伤。苏轼在《吉祥寺赏牡丹》一诗中,描写他任职杭州时,不因年老而羞于簪花,酒醉引来时百姓十里卷帘观看,可见其乐观豁达,与民同乐的情怀。(4分) (1)阿嫲,请问蟳埔村的女子从几岁开始簪花?(2分) 一般都戴什么花?有什么讲究吗?(2分) 唐朝时期簪花在贵族中(上流社会)中渐成风尚,可簪之花的类型也逐渐丰富起来。到了宋代,簪花时尚达到极盛,并有了相关的礼仪程序,无论男女,不论贵贱,均行簪花。(4分) 大约9:30左右到达。白帝城到江陵600公里,朝发暮至按12小时计算,时速为50km/h,水流速度实际比奔马疾风快,这里是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三峡水湍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4分) 簪花自古以来就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增添了生活仪式感。马面裙、中式盘扣等国风元素的兴起流行,反映了国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年轻群体不断提升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政府出台对文化保护和创新的政策,为“簪花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4分) B(3分) 读出了戈壁滩恶劣艰苦的环境。烘托樊锦诗保护敦煌艺术的顽强意志和坚决态度。为下文写她扎根戈壁滩做铺垫。(3分)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用听众对樊锦诗口音转变的感慨,侧面衬托樊锦诗为保护敦煌艺术的巨大付出,赞美了她坚韧顽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分) 拟人,将戈壁风沙人格化,“龙卷呼啸”突出了隔壁的艰苦,“吴侬软语”“青丝春颜”含蓄地表现了樊锦诗为保护敦煌文化无私奉献了青春,赞扬了她洒脱、旷达、热爱事业、意志坚强、执着追求的精神。(4分) 至少2种花,自圆其说即可。(4分)24-25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 考试时长120分钟 非遗之花,随步月流转,情思不增间断。 【文之0花】(35分)】 1.根据情境。补写下面的句子。(10分) “一盆理念之花,品味百态人生。”文人插花,看的是花,悟的是性。诗文中的花,可以是即 道元笔下“自非亭午夜分,1)”侧面烘托山之高的技法:可以是《答谢中书书》中“夕 日欲颓,一(2)”鱼儿跃出水面的灵动:可以是王绩笔下“树树皆秋色,(3)”的山野 秋景:可以是自居易钱塘湖上感受“几处早莺争暖树,(4)”的生机勃勃:可以是崔颗登 楼远跳“晴川历历汉阳树,(⑤)”引发的思多之情:也可以是李白离乡远游时“(6) 万里送行舟”中的浪漫深情。花更可以是失意时那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