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7081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45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答案 A卷(共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C 说明:本题所有词语均来自教材,且除C外,每个选项均有两个错误,可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A.娉婷(pīng) 矗立(chù);B.麾下(huī) 间不容发(jiān);D.鲜妍(yán) 喏喏连声(nuò nuò)。 注:老教材是读rě rě。 2.B 说明:本题所选句子均来自教材,且所涉及错字均是源自教材,或源自于课下注释,或源自于读读写写,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A.可望而不可即(注,不可即的“即”,这个词语教材上和字典上都只有这个字,虽然网上有“可望而不可及”的说法,但不足为据,以教材为准);C.矫揉造作;D.旁骛。 3.A 说明:本题主要是立足教材,所选成语皆是出自教材,均是生活中容易误用的重要词语,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在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因教材范围的限制,此次只在望文生义和用错对象两个方面设置了考点。 4.C 说明:本题考察的是常规的病句辨析,主要涉及了一面对两面、搭配和句式杂糅三类题,同时,题在设计的时候主要围绕简阳来开展,可以给学生熟悉感,从而调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紧张心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5.C 洌:清 说明:本题所选四个重点字词都是课下注释中重点解释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泉香而酒洌的洌字学生很容易理解成浓烈,而课下注释对此有明确的解释:洌:“清”的意思。 6.D 说明: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A选项的两个都是连词表修饰,不译,B选项都是结构助词,可以译为“的”,C选项的于都是介词表对象,可以翻译成“在”;D选项的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的意思,第二个“以”也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7.C 说明: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这里主要是在苍颜和颓然中设下考点,苍颜学生容易理解成脸色苍白,颓然则容易理解成精神不振的样子,本来可以在“颓然乎其间”上也设计个考点,但课下注释解释的是“醉倒在众人中间”而教师用书中则翻译为“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到底是醉倒还是坐着,不好定论,故避而不谈。本题难度不大。 8.D 说明: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上面四个选项都是摘自教参,未做任何修改,只是对D选项进行了修改,正确答案是:一是禽鸟之乐,二游人之乐,三是是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们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这里设置了两个错误点,方便学生做出判断与选择。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1)玉盘珍羞直万钱。 怀旧空吟闻笛赋, 湘水无情吊岂知?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10.答案:作者首先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的观点(1分),接着通过道理论证,引用苏东坡和方岳的名句进行论证,然后通过举例论证,例举了皇帝、大臣、百姓和知识分子四类人进行论证(1分),最后作者再次点出“不完美才是人生”的中心论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1分)。 说明: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思路,通过本题,可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梳理能力和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 11.示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1分),通过引用苏东坡的名句,有力的论证了“不完满才是人生”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2分)。 说明: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作用,但并不是死板的给学生一个句子进行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自喜欢或者能理解的句子进行分析,灵活的考查了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情况。 12.示例:著名发明家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初期,炸药在方便了人们开山造路同时,也因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