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标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爱我中华》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武功县绿野中学 刘云峰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第13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01 0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目录 CONTENTS 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01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历史传统 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互亲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特点 格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考虑了这种历史传统和民族分布特点,能够更好地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政治因素 一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国家的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的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了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各民族自治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这一制度使少数民族能够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自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经济因素 一是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二是为了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国家也会对民族地区给予特殊的经济扶持和政策优惠,帮助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缩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 我国各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挥各民族地区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文化因素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各民族能够在自己的自治地方自主地发展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一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二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框架下,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7年,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1949年《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初步设想 再次强调 首次尝试 法律依据 正式形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行政层级: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 截至2013年,我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四)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几点认识 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