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你们能结合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新课导入 例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诗词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那么,山水画的意境是什么呢?一起走进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 14.山 水 画 的 意 境 李可染 1.通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意境,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 3.学会赏析山水画和古诗词中的意境,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作者介绍 欣赏 李可染《万山红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 “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意境 惆怅 真挚 渲染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夔门 读读写写 chóuchànɡ xuàn kuí lüè 意境: 惆怅: 真挚: 渲染: 身临其境: 解释词语 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伤感,失意。 真诚恳切。 国画的一种画法,以水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像,增强艺术效果。也比喻夸大的形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原指画竹子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1.思考探究一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的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整体感知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 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作者通过例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