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21175

2.2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10724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必修,科版,生物,学期,高一,学年
  • cover
2.2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图示的相关叙述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分泌a并作用于b,反映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2.作为细胞的边界,细胞膜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功能的是( ) A.胰岛细胞中的分泌小泡将合成、加工后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之外 B.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细胞不着色 C.线粒体通过增加内膜面积,附着大量的酶,用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用来进行信息交流的作用 3.脂质体是利用磷脂分子制备的人工膜,结构与细胞膜类似,一般呈封闭小泡状。依据药物的亲脂性或亲水性,可将药物放在脂质体的不同部位,脂质体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组织中,继而与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释放到靶细胞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体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向内聚集在一起 B.亲脂性药物可置于脂质体两层磷脂分子中间,亲水性药物则置于小泡内部 C.脂质体可避免药物与血液直接接触,从而阻止血液成分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D.可利用某些分子修饰脂质体,使其与特定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定向发挥作用 4.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关于图1、图2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中,B细胞与乙细胞上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糖蛋白 B.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若图1中A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会作用于机体的肝细胞 D.图2中甲细胞的细胞膜上无糖蛋白 5.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 B.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是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 C.去除膜上胆固醇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能促进膜上分子运动 D.本实验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和初始强度相同 6.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侵入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细胞的细胞核会被染色,而活细胞的细胞核则不会被染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和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 B.死细胞的细胞核主动吸收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可以阻止PI的进入 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认知,正确的是( ) A.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B.罗伯特森通过观察电镜下细胞膜的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暗—亮—暗三层结构 构成 C.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都具有流动性,而磷脂分子是固定不动的 D.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通常与分布于细胞膜两侧的糖被密切相关 8.有关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提出的模型假说: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B.罗伯特森的“三层结构”模型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 C.利用荧光标记法做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能观察到细胞膜的脂质是运动的 D.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相对更科学,接受的人更多 9.下列有关“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一定的流动性 B.该实验可证明磷脂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蛋白质分子 C.若提高实验温度,两种颜色的荧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