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驱遣我们的想象》 教学内容分析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文艺论文,编排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自读课文。就整个单元来说,第四单元所选的文章,或是谈论读书,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理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教材上的单元要求是:“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重在学习文中有关欣赏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 学情分析 在教学前几篇课文时注重训练学生找文中核心概念和理清概念间关系的能力,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帮助。 目标确定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圈出课文相关概念,理清概念间关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认识作者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分享搜集到的作者简介学生活动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设计意图 分享学习成果,激发阅读兴趣。环节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教师活动 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5.请你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学生活动 1、(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5、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环节三:赏析语言,领悟内涵教师活动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