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主题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生物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性特点,逐步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且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如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而且尿的形成又是一个微观过程,学生更不易理解。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提高自己观察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 、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 六、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初一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了多媒体动画课件,尽量将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创造条件吸引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尿的形成这个过程属于微观的现象,学生看不到,摸不到,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安排了一个动画,将微观的尿液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并根据教材提供的模式图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自主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教学准备 : 1.教师课前制作好课件,以丰富的图片、动画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2.将全班学生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每4人分成一组,形成9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合作学习,并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肾单位的结构),引出问题,当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回忆上节课内容,尝试说出肾单位的组成,并产生新的质疑。 创设情景 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尿液的形成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呢? 展示课件:尿液形成的过程动画,动画中可看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其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通过动画直观地将尿液形成过程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尿液形成过程。)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哪些成分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了原尿?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哪些成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尿液的成分有哪些?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血浆、原尿、尿液三者在成分上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归纳小结:因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具有过滤作用,所以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因为肾小管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