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妙笔绘花颜,融情醉秋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 情境化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精选了多篇描绘山川风物的古代名篇,如《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钱塘湖春行》等,不仅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还从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了生动地描写,同时也深刻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而本单元的写作,正是“学习描写景物”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在描写景物时,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充分调动多感官进行描述,运用多种视角观察,并融入个人的情感。教材提供了三个写作任务:“校园一景”、“窗外”、“我爱四季”,明确了写作的取景角度和训练重点。这是对八年级分散写景学习的一次集中深化,同时进一步巩固“写景抒情”这一主线,提炼出无论古文或现代文中优美写景作品的共性特点———通过语言文字准确呈现景物的特点,营造立体感与画面感,并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人文情怀,达到心灵触动的审美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紫藤萝瀑布》等写景佳作,对景物描写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在写作中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创作出较为优美的文字。然而,八年级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大部分学生只会对景物作简单的叙述,他们不会抓住事物的特点,也不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更不会综合运用写作手法,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让文章的语言丰富多彩。他们往往只是“为写景而写景”,写作时缺乏鲜明的景物特征,描写角度单一,缺少情感共鸣,无法从“景语”转化为“情语”。因此,学生在写景时需要更系统的指导,帮助他们通过写景来抒发真情实感,并提升描写的深度与立体感。 教学目标 1.掌握多角度细致观察、多感官捕捉景物特征的技巧。 2.学习巧妙运用修辞、自然融入情感,增强景物描写生动性的方法。 3.借由写景抒发真情实感,培育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趣,增强对校园、社会和生活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多角度细致观察、多感官捕捉景物特征的技巧以及妙用修辞增强景物描写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将感官观察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并切实有效融入个人情感。 教学工具 桂花实物、桂花图片、校园桂花视频拍摄、名家描述桂花的片段、导学案、观察量表、评价量表、平板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物展示法、活动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写作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校文学社的《懋林》校刊要开启第三期征稿了,八年级学生在这一期征稿中的写作主题是写景。当下正值金秋十月,正所谓“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桂花之美! 出示: 我校文学社的《懋林》校刊要开启第三期征稿啦 征稿要求: 七年级:写人类文章 八年级:写景类文章 九年级:记事类文章 二、审辩主题 1.上一周,老师下发了一个关于观察桂花的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表,这是 调查结果,请你们看一看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观察角度比较全面) 2.没错,大部分同学采用了多角度的观察。再看看这两份观察记录表,你觉 得这两份观察记录怎么样? 预设: ①描写太笼统。 ②语言不生动。 三、习得方法 (一)“颜”值在线 1.既然同学们的写作存在这两个问题,那我们这节课就着重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这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看一看我昨天拍摄的关于桂花的视频,请你思考,我是怎么拍摄桂花的?(播放视频) 预设: 从左到右平移、动静都拍、特写镜头…… 2.不难看出,老师对于桂花的拍摄是全方位的,那同学们对桂花也要进行 多角度观察才能写出桂花的颜值。(板书:方法一:多角度观察) (二)驻“颜”有术 1.想要写作精彩,还得有更深入的观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束桂花,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近距离地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