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人类文明的引擎 时间序号 20151125--018 教 材分 析 本课介绍了机器应用于生产的发展过程,以“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万能的原动机’”、“‘科’‘技’结合的典范”为题,展示了几项重要的发明成果,讲述了人类机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成果,揭示了科学技术是改变人类社会的重大力量。 学 情分 析 学生在初中时代就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学生基本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密切关注社会进步、关注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学生有能力自主的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进行分类。 学 习目 标 1、说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2、理解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 点难 点 重点:说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难点:理解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方法与媒体 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过程设计 【再现历史】 教学内容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追寻生命的起源: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达尔文和进化论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复习提问问题设计:1、请简述生物进化论诞生的标志、内容。操作流程:教师提问两位学生到黑板展示,其他学生在下面默写,然后由学生互换答案卷,对照教材和导学案批改,教师最后做点评。(参考答案 1、标志:1859年《物种起源 出卷网》的发表,标志着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内容: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进化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猿同祖。过渡语:得益于西方思想的解放和近代以来的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我们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工业革命之旅,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亮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解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让学习有的放矢。 【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1.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凯伊:飞梭(2)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3)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4)克隆普顿:“骡机”(5)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2.“万能的原动机”:(1)产生来源: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2)发明应用:A.瓦特改良蒸汽机B.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C.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3.“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B.西门子制成发电机(2)内燃机:A.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制成内燃机B.迪塞尔发明柴油机 1.教师展示自主学习问题(见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知识;2.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3.学生结合自己预习的结果,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部分教材到黑板分小组展示所想要解决的问题。4.教师关注学生展示的问题,查漏补缺,教师对重难点予以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大量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影响:A.新的交通工具出现 B.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业的产生。5.教师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整合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初步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6.学生限时记忆,教师检查。过渡语: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些发明成果也缩短了时空之间的距离,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知识脉络。小组直接互相展示和交流,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本课采用学生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