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2170

13 短文两篇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316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短文,两篇,课时,作业,答案,2024-2025
  • cover
13 短文两篇 1.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jí)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滞碍(   ) 吹毛求疵(   ) 逻(jí)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段中“吹毛求疵”的意思是:  。 (4)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需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一)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3.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4.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5.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思考:如果作为文段的论据材料补充进文段中,哪一则材料更恰当 说说你的理由。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C.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二) 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②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