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铺排、类比、对比手法等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3、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世界眼光和反思精神。 重点 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难点 理解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作者简介 雨果(1802一1885),_____作家,_____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等。 二、作品梗概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联军头目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威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的一年后,写下了这封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信,作为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文题不仅明确指出了本文的体裁———书信,而且全面交代了这封信的主要内容———评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更指出了信件的收件人———巴特勒上尉,一举三得,清晰明了。 三、字音词义 赞誉_____: 恍_____若: 惊骇_____: 瞥_____见: 劫_____掠: 制裁: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一、作品结构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3): 第三部分(4~9): 第四部分(10): 二、品读鉴赏 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极力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有什么作用? 3.“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5.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精神的难能可贵? 三、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_____,同时也表达了_____。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雕制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填空题 1.(2022·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 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 》 。 2.(2023秋·九年级课前预习)资料助读 维克多·雨果,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