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集训1 测量与误差 考点一、长度测量与误差分析 典例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B尺的分度值是 cm。 【答案】A;B;0.2 【解析】(1)(3)根据图片确定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且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精密; (2)根据使用刻度尺的“平、贴、对、垂”原则判断。 【解答】(1)(3)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2cm,A刻度尺的精确程度高。 (2)B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和被测物体紧贴,所以其使用方法是错误的。 变式1:(2024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四次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 C.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D.用正确的求平均值的方法算得该书宽度是12.35cm 【答案】D 【解析】A.根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进行解答; B.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测量过程中都存在误差; C.根据记录的结果包括哪几部分进行解答; D.多次测量求平均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A.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故A错误; B.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这四次测量结果中12.46cm是错误的结果,故B错误; C.在数据“12.36cm”中的3是准确值,6是估计值,故C错误; D.在四个数据中,12.46cm是错误结果,另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为:,故D正确。 变式2:(2024七上·鹿城期末)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 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 “大”或“小”) 【答案】2.50;0.14;大 【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 (2)导线的直径=; (3)根据“测量结果=直径和+空隙”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导线的直径和为:4.00cm-1.50cm=2.50cm; (2)线圈共有18圈,则导线的直径为:;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那么测量的结果就是导线的直径和空隙的和,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 变式3:(2024七上·宁波期末)小科家进行装潢时用到两卷规格不同的细铜丝,有一卷的商标上标注了铜丝直径d1=0.8mm,另一卷上的产品说明标签已脱落,此时小科身边没有刻度尺。 (1)小科设计了以下测量步骤: ①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缠绕在两支相同的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 ②数出d1=0.8mm缠绕的圈数为n1,另一种铜线缠绕的圈数为n2 ③另一种细铜丝的直径为d'= (用以上字母表示)。 (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铜丝都重新绕过,产生误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3)在实验中巧妙地把一些比较抽象、难以观测的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测量的量来认识,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以下四个实验没有使用转换法的是____ A.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需要用排水法进行测量 C.用棉线与不规则曲线重叠,通过测量棉线长度来确定曲线的长度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知道温度高低 【答案】(1)n1d1/n2 (2)每次铜线圈缠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3)A;B;C 【解析】(1)直径的总长度=直径×圈数,根据两种方法缠绕的长度相同、缠绕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