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6128

【大单元整体教学】4.2地球的结构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日期:2024-11-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5次 大小:1236188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课时,教学,地球,结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地壳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 10.3岩石和土壤 (3)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学会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4)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 11.2自然灾害 (3)结合实例,知道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泥石流等灾害及其影响,树立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业要求: 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能解释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了解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能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模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能通过实验或运用简单工具,认识化石标本,比较不同岩石的外部特征,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这些特征。 结合实例,知道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泥石流等灾害及其影响,树立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意识。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地壳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虽然都有所了解,但是学习起来比较抽象。所以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单元的五课先从大家都熟悉的火山喷发,让同学们产生探索的欲望,“火山为什么会喷发”,从而了解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再通过认识地壳中的岩石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来理解地壳运动是怎么回事。最后掌握一些防灾救灾的基本常识。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观察、调查、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该单元分为五课,第1课《火山喷发》主要是通过火山喷发入手,由浅入深地探究地壳。第2课《地球的结构》承接上节课火山喷发原因的探索活动将研究对象由地壳引向地球内部。第3课《地壳中的岩石》是在通过上节课的探究之后,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本课将引领学生进一步认知构成地壳的物质———岩石。第4课《地壳运动》从3课学过的岩石切入,进而学习地壳的运动。第5课《应对地质灾害》是“地壳”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了解地质灾害,学会预防与应对措施。 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地壳》单元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自转、公转等。他们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地球结构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此外,板块构造理论及其与地震、火山的关系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师需要通过模型制作、模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抽象概念 。 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知道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防灾减灾常识,能认识到调整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科学思维:能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收集关于地壳运动的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以支持或反驳自己的假设。 探究实践:能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观察现象。 态度责任: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能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