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是他(她)》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换位思考的定义,理解其在人际交往中的关键作用。 2. 熟练掌握通过观察、倾听、思考和行动等环节进行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 3. 具备运用换位思考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借助故事分享、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度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敏锐的同理心。 2.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倾听他人意见、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鼓励学生将换位思考方法积极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深度激发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真挚情感,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 助力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和优秀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使学生透彻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并能在实际交往中自觉运用。 2.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能够在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有效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巧妙引导学生真正深入他人内心,深刻体会他人的感受,进而将换位思考内化为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自觉的行为习惯。 2.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和多元的观点时,精准指导学生做出恰当、合理的换位思考和决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精心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包含色彩鲜艳的故事图片、富有创意的角色扮演道具设计等,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广泛收集与换位思考相关的丰富故事、典型案例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高效性。 合理划分小组活动区域,为学生提供宽敞、舒适的讨论和表演空间,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 学生准备 认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的具体经历,细致梳理事件经过和自己的感受,为课堂分享做好充分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小羊过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羊,它们分别从桥的两端走上了那座狭窄的独木桥。一只小羊穿着红色的衣服,另一只小羊穿着蓝色的衣服。它们都急着要到桥的对面去,谁也不肯让谁。于是,它们在桥中间僵持着,互不相让,最后一起掉进了河里。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小羊们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如果它们能换个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换位思考。 (二)故事分享与讨论 1. 教师分享故事《如果我是他》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室里,小明和小红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小明在教室里快速地奔跑,不小心把小红放在课桌上的铅笔盒碰掉了,铅笔盒里的铅笔撒了一地。小红看到自己心爱的铅笔盒被碰掉,非常生气,她立刻站起来,对着小明大喊大叫:“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我的铅笔盒都被你弄坏了!”小明被小红的反应吓了一跳,他觉得很委屈,心里想:“我又不是故意的,你怎么这么凶啊?” 问题引导:“同学们,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小红,你又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感受故事中人物的不同心情。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讨论结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