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矿物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二课,旨在帮助学生在认识岩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知道岩石由矿物组成,观察、描述不同矿物的外部特征,初步形成科学观察、细致描述矿物性质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岩石由矿物组成。首先认识矿物的共同特征,观察黄铁矿、黄金矿、石英三种矿物,发现它们不同于常见岩石,如成分比较集中,有一定的晶体形状等。然后,通过阅读花岗岩的矿物组成资料认识岩石由矿物组成。岩石中每种颜色的颗粒代表一种矿物,不同矿物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活动二,用多种方法观察、描述矿物的性质。学生将学会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观察矿物外部特征,也将学会科学描述矿物外部特征的语言。主要观察方法包括:将矿物用力在白砂纸上划过,观察矿物粉末颜色;用放大镜观察矿物中的晶体结构;用已知材料的光泽与矿物光泽作类比;用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矿物,鉴别透明度;用不同硬度的物品在矿物表面刻划,鉴别硬度。每一种观察活动中都选用结构性强、识别度高的矿物,以便于学生比较、鉴别、描述矿物的不同特征,建立起认识矿物不同外部特征的程序性知识。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物体的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晶体形状、光泽和透明度,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实践。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掌握矿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了解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矿物与岩石的不同特征,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理解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并能举例说明矿物不同于岩石的特征 。 探究实践:能对矿物的粉末颜色、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和硬度进行细致观察与描述,并能认真记录。 态度责任:提升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体验到认真观察和细致描述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提升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体验到认真观察和细致描述的重要性。 难点:能准确描述不同矿物的晶体形状、光泽和透明度。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岩石与矿物能认识矿物和岩石的关系能基本能不能观察、描述矿物性质能描述每种矿物不同的表面特征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教师活动1 1.温馨回顾:这些岩石我们见过,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2.你知道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活动1 回答,依次是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 思考,猜测活动意图说明:复习上节课知识,过渡新课学习,使知识衔接紧密、自然。环节二:岩石与矿物教师活动2 1.这些岩石见到过吗?和我们曾认识的岩石有什么不同? 教师介绍每种矿石特点 (1)黄铁矿: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2)黄金矿: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矿石。纯金为金黄色,具有耀眼的光泽,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 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纤维状等。 (3)石英:石英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矿物,主要造岩矿物之一,无色透明,含有少量杂质后常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 常见带尖顶的六方柱状晶体或晶簇。 广泛用于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冶金、铸造、化工等工业。 2.教师提问:综合以上介绍: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岩石中的这些成分叫做矿物。 3.矿物和岩石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师: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4000种矿物。 4.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